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的創新曆程,不難發現以下兩個基本路徑:一是較多地強調自上而下的“成果轉化式”創新路徑,通過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上游創新成果尋找市場,逐漸形成了以“產學研”相結合為主要特征的創新模式;二是較多地強調由外向內的“引進吸收式”創新路徑,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逐漸形成了以“市場換技術”為主要特征的創新模式。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和我國經濟增長中深層次矛盾的日漸顯現,過度依賴要素投入驅動的經濟增長變得難以為繼,自上而下和由外而內的創新也難以繼續支撐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時至今日,將創新特別是企業自下而上的內生性創新作為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已經勢在必行。
  市場經濟中企業對創新行為的投入源於對利潤的期待,數家獨大的市場勢力不但會使壟斷企業“不創新也有利潤”,還會造成潛在進入企業“創新也無法實現利潤”,從而全面扼殺企業的創新動力。這就需要通過產業組織政策向壟斷行業引入競爭機制,改變少量企業獨大的市場結構,從根本上減少行業內企業的創新惰性,使其在“要麼主動創新,要麼被動淘汰”的市場競爭壓力下增強創新的主觀能動性。(摘自《經濟日報》,作者盤和林)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原標題:自上而下的創新難以為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q56oqmk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